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,你支持董明珠这个提案吗?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风声OPINION (ID:ifengopinion),作者:朱昌俊,题图来自:视觉中国 这两天,代表委员们的各种建议提案又成为热门话题。 近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将再次建议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5000元提高到1万元;同时建议:统一企业为员工缴纳“五险一金”的标准;还建议当下正值高质量发展时期,应该保护创新型企业。 作为连续五届当选的“老代表”,董明珠这样的知名企业家的建议,都更容易被放大。实际上,前几年,董明珠就已经提出建议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至一万元。今年“旧事”重提,不管是否能够得到制度层面的回响,确实反映了某种普遍的心声。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,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,也是与很多人切身利益最相关的税种之一。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,个税起征点综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,以及房价、医疗等负担的变化,经历了从800到1600,到2500,再到3500、5000的多次调整。和过往的调整幅度相比,董明珠自己也坦言,“从5000元到10000元的跨度可能有点大,但现代生活需求变化也很大。” 过去几年,有几个变化的确是很明显的。比如,社会养老压力。个税起征点最近一次调整的2018年,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7.9%,到2022年已升至19.8%,足足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。这说明整体的社会养老压力和负担进一步加大。 另外,如董明珠所说,受过去几年的疫情影响,企业营收下滑,导致员工降薪减薪,工薪阶层的普遍压力在增加。同时,当前社会消费信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——动力不足,适时提高个税起征点,为更多群体减负,也有利于消费信心的恢复。 实际上,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工薪阶层,恰恰是个税的最大负担群体。长期以来,关于个税就有65%乃至70%均来源于工薪阶层的说法,甚至有个别声音认为个税堪称“工薪税”。 凡此种种情况下,启动新的起征点调整,为更多工薪阶层减负,在今年格外能引起共鸣。 讨论个税起征点时,还有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,相较于高收入群体主要依赖投资收益、财产性收益等,工薪阶层则主要通过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获得收入,也就是说,他们的合理避税空间要小很多。 因此,提升起征点,尽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个税减征面,与“增低、扩中、调高”(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,扩大中收入者比重,降低中等以下收入者的税收负担,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力度)的个税调整原则是相符的。 当然,个税起征点,并不意味着越高越好,它背后对应着复杂的财税平衡问题。 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,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起征点的调整。像近几年增设的个税专项扣除,就是一种非常重要且精准的补充。根据现实,继续推进专项扣除项目的扩容,乃至尝试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,也都值得考虑。 但是,在当前工薪阶层的普遍性压力下,提升个税起征点,切实降低更多人的税负,可能是工薪阶层能够感受到的最实在的减负方式之一。至于是否一步从5000调整至10000元,这些还有待更充分的讨论。 作为“知名”人大代表,能够“执着”于这样的建议,也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。从舆论反映来看,大多数网友都对此表示认同,除了因为这样的建议满足了多数人朴素的“减负”愿望,也因为它让大家感受到了,代表委员们是真正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思考的。这与一些一经曝光就引发社会吐槽的“奇葩建议”,形成了鲜明对比。 此外,董明珠这次所提出的几个建议,除了个税起征点的调整,还包括统一企业为员工缴纳“五险一金”的标准,更加重视对创新型企业的保护等,尽管其中一些不无商榷之处,但至少都反映出社会的一些真“痛点”,并且和她的企业家身份也是相关联的。 所以,这些建议起码看起来是认真的、真诚的。 比如,她表示:“这一代人的生活负担更重了,要教育孩子,也要赡养老人,还要面对新的负担,如房贷”,并举了自己司机的例子:“夫妻双方都要工作的时候,就得请一个月7000块的保姆,很多人自己都挣不到7000块的工资,还要付7000块的保姆费……”这些源自真实生活的有感而发,以及对于普罗大众的共情,尽管可能没什么“新意”,但远远胜过了一些看起来就不靠谱的建议提案。 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提案无论是否能够在制度层被采纳,都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审视——它不该一味迎合社会的情绪,也不必刻意追求“创新”和“大胆”。但到底哪些建议是真诚的,哪些徒有口水价值,公众心中自会有一把尺子。 两会即将开幕,希望每一名代表委员都能珍惜自己被赋予的建议提案权,多发出一些瞄准真问题的,真诚的、靠谱的声音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风声OPINION (ID:ifengopinion),作者:朱昌俊
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,请联系tougao@huxiu.com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文心一言能带百度起飞吗?
- ChatGPT爆火带来思考:医学界或将迎来与AI融合的奇点?
- 新老对手夹击,Michael Kors正在输掉游戏
- 还在花钱看“假高清”?看看是谁在坑你
- “2023年,我教人如何坐地铁,还能涨粉近百万”
- 暂停内地居民海外开户?监管回应:已有开户可继续交易
- 自由时间变多了,为什么我却更焦虑了?
- 《三体》里的“飞刃”,到底是啥?
- 当赚钱变得不再轻松,疫情结束后阿里能恢复增速吗?
- 《狂飙》里高启强爱的陈皮到底在高贵什么?
- 腾讯宣布正式解散XR团队
- 父性的城市,母性的乡村
- “怀旧复古”的CCD,还在带我们仰望星空
- 苹果不再允许“尝鲜”新系统,但或许对用户是好事
- 碧桂园“幸免于难”
- 这些高级时装品正疯狂开店,中国迎来了第二轮奢侈品狂飙吗?
- “2万亿俱乐部”城市中,谁的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更优?
- “2023年,我教人如何坐地铁,还能涨粉近百万”
- 意外却不惊喜,美国歌手“菲董”成路易威登男装创意总监
- 《满江红》:一琢磨,空悲切!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