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夫金字塔内新通道,是怎样发现的?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原理 (ID:principia1687),作者:Takeko,原文标题:《神奇的粒子,揭示了胡夫金字塔的隐藏结构!》,题图来自:视觉中国 大约4500年前,法老胡夫(Khufu,公元前2509-2483)下令在吉萨建造大金字塔。此后,这座神秘的建筑一直处于密封的状态。 直到公元820年,哈里发阿尔·马蒙(al-Ma'mun)打破了大金字塔的一面墙,发现里面有三间垂直排列的墓室,其中包括国王墓室(King's Chamber)、王后墓室(Queen's Chamber)和一间废弃的由“大甬道”(Grand Gallery)连接的地下墓室(Subterranean Chamber)。此外,还有一条下行的走廊、一条上行的走廊,以及一条在中世纪挖掘的通道,也就是现在的游客入口。 时至今日,许多人都在尝试寻找更多墓室,但都纷纷失败。最大的难处之一在于,没有人拥有金字塔的剩余部分的设计图。此外,今天的考古学家也无法再像之前的人那样,使用那些可能会损坏其物理结构的侵入性手段来研究金字塔。 从几年前起,一个由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启动了“扫描金字塔项目”,他们计划借助来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线来绘制金字塔的内部地图,寻找内部的墓室。 根据发表在《自然·通讯》上的一篇新论文,两组独立的研究团队使用两种不同的μ子成像方法,首次成功绘制了一条新发现的内部走廊。 μ子成像技术 使用μ子对考古结构进行成像由来已久。当来自太空的高能宇宙射线冲入地球的大气时,μ子便会形成。由于宇宙射线提供了这些粒子的稳定供应,这种探测技术也变得越发成熟。 虽然μ子成像很多样,但它们通常都涉及充满气体的腔室。当μ子穿过气体时,它们会与气体粒子相撞,发出闪光,进而被探测器记录。通过这个过程,科学家就可以计算出粒子的能量和轨迹。 这与X射线成像或者探地雷达很像,只不过,它用的是天然的高能μ子,而不是X射线或者无线电波。这种更高的能量使得μ子可以对厚实、致密的物质成像,比如用于建造金字塔的石头。被成像的物体越是致密,就有越多的μ子被阻挡,投下更明显的阴影。如此一来,金字塔中那些隐藏的空间就会在最终的图像中显现出来,因为它们阻挡的粒子要少一些。 扫描金字塔 在上世纪60年代末,诺贝尔奖得主、物理学家路易斯·阿尔瓦雷茨(Luis Alvarez)与埃及考古学家合作,将这种技术首次用在了寻找吉萨卡夫拉金字塔中的隐藏墓室上。只是当时他们并没有成功找到任何隐藏的结构。 直到2016年,“扫描金字塔项目”的研究团队利用μ子成像技术,探测到了金字塔北墙的V形结构后方,有一处形状像走廊一样的空旷空间。 2016年,“扫描金字塔项目”团队在金字塔北墙的V形结构后方,发现了一处像走廊一样的中空空间(North Face Corridor)。2017年,他们又在大甬道(Grand Gallery)上方发现了一处巨大的空腔(Big Void),并推测这是一间墓室。(图/Scan Pyramids) 次年,他们在大甬道上方发现了一处巨大的空腔(Big Void)。它看起来和大甬道差不多大,约30米长,位于地面之上15至17米处。研究人员推测,这可能是一间隐藏的墓室。 研究人员想知道,他们在2016年发现的“走廊”,有没有可能和2017年发现的巨大空腔是相连的。然而,没有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探索这片区域。 两项独立的探测 幸运的是,北墙的空腔似乎足够接近结构表面,这为研究人员找到一种好的方法来探索这片区域带来了希望。 在这项最新的工作中,团队在金字塔周围的不同点放置了探测器,使用μ子射线成像绘制出了这条秘密走廊的形状和位置。具体来说,他们使用了核乳胶片,可以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下探测到粒子。这种多点观测让他们确定了走廊的位置、倾斜度和垂直布局。 大金字塔东西截断面示意图。图中字母分别代表了:a地下墓室,b王后墓室,c大甬道,d国王墓室,e下行走廊,f上行走廊,g阿尔·马蒙通道,h北面V形墙;i代表了先前研究人员推测的腔室的水平和垂直范围。(图/Nature Communication) 另一组独立的团队则在金字塔外部署了三个气体探测器,或者叫μ子望远镜。这些探测器没有乳胶片那么紧凑,而且需要电源,但它们产生的结果要快得多。这些望远镜收集了大约140天的数据,收集了超过1.16亿个μ子。 两项独立分析的结果证实了一个走廊状的空腔的存在。这条走廊长约9米,横向截面2×2米,很可能是斜向上的,但它通往何处仍是个谜。 内窥镜拍下的隐藏腔室中的样子。(图/The ScanPyramids Mission) 团队还借助探地雷达和超声波测试进行了更多细节测绘,并由此部署了一台微型摄像机,对走廊内部进行了一次“内窥镜”检查。图像显示了一条带有拱形天花板的走廊。 金字塔的更多秘密 金字塔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神秘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,它们更是辉煌灿烂的埃及文明的象征。随着考古技术的发展,科学家希望能借助更多非侵入性的手段,探寻它们内部的样子。 参考来源: https://arstechnica.com/science/2023/03/scientists-have-mapped-a-secret-hidden-corridor-in-great-pyramid-of-giza/ https://www.sciencenews.org/article/muon-particle-egypt-great-pyramid-voi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原理 (ID:principia1687),作者:Takeko
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,请联系tougao@huxiu.com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交个朋友回应裁员:和尽微管理层一起调查 确实有问题
- 五项考古成果再次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
- 暗能量起源于黑洞?首个观测证据找到了
- “考古中国”重大项目辽上京遗址皇城内首现大型南向建筑
- “美版今日头条”长什么样?
- ChatGPT大升级,直接能考上哈佛,抢先体验后我慌了
- ChatGPT背后的“魔法”,还能用来做什么?
- 两年销售额破5亿,兔头妈妈创始人刘楠:现在做的事能做到退休
- 万众期待的特斯拉投资者日,没有新车
- 观众审美、情绪需求都在变化 复活的老综艺还能成爆款吗
- 长篇报告文学《赤血——丘东平的战火青春》出版
- 苹果造芯大获成功,华米OV为何学不来?
- 以中华文化内涵塑造“数字人”形象
- 它们“星星相吸”,错过了你要再等9年
- 谭盾:把中国优厚的音乐传统跟世界分享
- 湖北石家河古城被确认为长江中游同时期最大古城
- 特斯拉京东卖车:是噱头,还是噱头?
- 厌倦剧本杀后,“跑团”成为周末游戏新宠
- 《夏花》热播:都市情感剧的新审美之“花”
- 历代潮人书画作品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
- 搜索
-